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一百八十九章 唇亡齿寒(1 / 2)


入夜,御书房的烛火仍点的亮堂,东邑帝的案桌上,未批阅的奏折还堆得高高的。

他们享受着帝王的一切,看似天上地下唯君独尊,其实在那背后付出的辛苦,又有几人能够知道体会?

“陛下,太子殿下来了。”大太监守着门口问了一声,“要请殿下进来吗?”

“宣吧。”东邑帝疲倦的揉了揉眉心,靠在龙椅上闭目养神。

君胤进来时,见到的就是这样一幅场景,在他心中,东邑帝向来是精神攫跃的,总是成竹在胸的把所有臣子儿子掌握在手里,权术,没有谁比帝王还要玩的好了。

但是,东邑帝也老了,在他们战战兢兢活着的每一天里,东邑帝也渐渐老去了。

“太子。”东邑帝睁开了眼,不明白为什么君胤露出一副悲切的表情,“这么晚了还来,是有什么事?”

“儿臣只是见着父皇这么晚了还没有休息,倍觉不孝。”他躬身,“儿臣愿为父皇分忧。”

东邑帝一愣,原来方才那忽如其来的悲切之意,是这个意思。

来他御书房跪下来表孝心的儿子不少,可也没有哪一个像君胤这样,见着了他的倦样便自责如此的。

“奏折写好了?”

“儿臣有些话想了许久,还是想要亲口和父皇说。”

东邑帝点点头,对他说:“你走近一点,屋子里暗,快看不清你的脸了。”

君胤走到他案桌前,稍稍扬起了脸。

其实父子俩的脸色都不好,君胤已经很久没有休息好了,因为瘦了不少,两颊的颧骨凸起,在这夜色下看来,很是憔悴令人心疼。

若说东邑帝以前还想过太子是假病,那么现在也该信了,只是他从来没有怀疑过他,谁都会骗他,但太子是个好孩子。

“儿臣想去看看。”君胤道,“如今战况究竟是如何,儿臣心里没有个底,也握不准这个度,所以儿臣想要亲自去看看,这亦是对我东邑的将士负责。”

水能载舟亦能覆舟,为君者,要懂这个道理。

“你这身子骨向来就弱。”东邑帝不大愿意,哪有病一好就往外跑的道理。

君胤笑了笑,“儿臣不去远的地方,不会到四弟那里去讨口军粮吃,儿臣只是想着,南兆必不会给我们修养的时机,若是议和不成,自然是要找机会想着打回去的。”

“打回去?”东邑帝靠着椅子,脸上的神情渐渐放松了下来,他笑问,“哦?如何打回去?”

“自然是去找个盟友。”君胤道,“唇亡齿寒,不会有谁乐意见得南兆一家独大。”

多年前的夜晚,他还不是一个储君,那时候他总期盼着自己的父皇能够多同自己说说话,听听自己的治国之策,不是没有想过要当一国之君,但是更多的,却还是满怀着一腔的热血想要当一个治国的贤臣。

那时候,得到一句夸奖都要高兴上许久——可是后来,他变成了储君,兄弟相残的厮杀,让他渐渐地麻木了,变成了如今的东邑帝。

他看着君胤,仿佛看到了多年前的自己,总是在闲暇的时候守着父皇,一片赤诚,亦不管是否有人识得。

“胤儿。”东邑帝坐了起来,“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。”

君胤愣了一下,欣喜之情溢于言表,“儿臣谢过父皇!”

“只是如今你也大了,朕这精力是一年不如一年。”东邑帝指着桌子厚厚的奏折,“待你回来,也是时候帮着朕朱批奏章了。”

他或许对君胤这些时日的表现有些不满,可是夜里人总是有些感性的,手握着大权这么多年,他终于想着要让太子亲政了。

君胤明白他说这话的意思,立刻跪了下来,“父皇万岁。”

东邑帝笑着摆摆手,“去吧,朕也要歇下了。”

君胤又看了一眼灯光下的东邑帝,他的身后是如墨的夜色,面前的东邑帝坐在一片昏黄之中——他不见光明。

走也是悄悄走的,太子上朝了没几天,又病着了,这一回满朝文武都不觉得奇怪了,因为他们习以为常了。

只有君祁心里觉得难受,像是有一口气堵在心口,吞也不是,吐也不是。

太子又又又犯病了?蒙谁呢!前几天还在午朝上嚷嚷着要议和,这就又病了?他不信。

一下了早朝,君祁就往东宫赶去,他倒是不信,东宫还能在封一次宫门不成。

东宫的大门大敞着,皇后公孙氏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