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一百四十章无法抵达的禁区!(2 / 2)


超音速发射的三枚曳光弹,扬起橙红色的光尾,带着看似无可匹敌的穿透力,瞬间就到达了那支探爪的位置,甚至越过了探爪凝滞的极限距离,刺透了更深处的黑暗……十公分!

我咽了一口唾沫,动能和穿透力远超探爪的超音速子弹,竟然只比后者在黑暗中多下沉了十公分!

探照灯打在两枚探爪的锋刃上,冷冷的幽光反射过来。

三枚子弹中的曳光剂,甚至还没来得及完全释放它暴烈的能量,依然在剧烈地燃烧着,橙红色的光芒如火焰般升腾着。

我的视线中,急速旋转的弹头好似陷入了半凝固状态的混凝土,被某种极强的阻力所纠缠,旋转的轨迹以一种不可遏制的趋势走向了停滞……

面对眼前诡异的一幕,我只觉得自己的心脏几乎快要停止跳动,奔流的血液好像都被彻骨的寒意所凝固,如坠冰窟般的恶寒贯彻全身。

我终于感到,冥冥中好像真的有一股超越了常理的力量,以一种冷峻的姿态注视着我们,用它那无法被常人理解的超自然力量,将我们隔离在那个亘古埋藏的秘密之外。

连子弹那样强大的穿透力,都无法越过虚空中那未知的阻碍,凭借我们这样血肉之躯的力量,还有办法到达深渊的底部吗?

这一刻,诡异的安静彻底笼罩了我们。

……

“这是力的作用!”

半晌,终于有一道声音打破了沉默。

我僵硬地转过脖子,冷冷地看过去,发现是那个物理研究所的学者。

他扶了一下眼镜,神色中带着一股极致的冷静,看着我们:“这种情况,不是无解的!”

力的作用?这跟我们目前的处境有什么关系吗?我的思绪有些清醒过来了,虽然我不知道他要说什么,但是敏锐的直觉告诉我,我们可能还没有陷入绝境!

“那要怎么解释?”我立刻追问道。

那位学者看了我一眼,又看着深渊中停滞着的物体,我随着他的视线看过去,却发现无论是那枚探爪,还是被凝固的曳光弹,此刻竟然都在缓缓地上浮!

虽然移动的速度并不快,但是它们确实在坚定地向上浮动着!

这,这又是怎么回事?

“斥力!这是斥力的作用!”

那位学者冷静的话语打断了我的思考,他继续解释道,任何物体之间都存在着互相排斥的力量,这种力会增加两个物体之间的距离,使它们往相反的方向移动。

这种力的作用和引力完全相反,所以被称作“斥力”。最简单的,就像磁铁的两极,同性相吸、异性相斥,这就是引力和斥力的两种表现。

万有引力早在几百年前就被牛顿发现,后来的科学家借此构建了经典物理学的框架,并且大幅度促进了应用技术的发展;

但是斥力的发现和应用,要远远晚于引力,同时我们对如何开发和应用这种力量,还无法完全掌握。

不过学界中曾经有人提出过某些猜想,假设我们可以完全掌握“斥力”的原理,那么我们就可以增加原子与原子、分子与分子之间的斥力,使其密度和质量都变得更低,但是稳固程度完全不变。

在相对引力的情况下,物质拥有了改变密度的可能,这是什么概念呢?

试想一下,我们可以在不改变物理性质的状态下,将各种器械的密度,改造到小于空气密度的程度,那么这台机器就可以漂浮在空气中!

构成建筑的各种物质,重量可以减到相当轻的地步,只要足够轻且足够坚固,我们或许能够在海洋表面建立城市!

更进一步,在我们的建筑材料的微观构造足够稳固的情况下,我们将建筑的密度改造得比空气还小,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建造出漂浮在空中的“天空之城”?

如果我们能够彻底掌握斥力的奥妙,那么这就意味着我们的生活方式,甚至整个人类的发展方向,都将发生彻底的改变!

然而不知道为什么,在那个学者说到“改变物质密度”的时候,我的脑海中突然闪现出极渊之中那纤细而诡秘的“蠡蛇”,它们的肉体密度不就比水更小,所以才无法刺透水面的吗?

难道说,它们就是被这种“斥力”改造过的生物?

我隐隐觉得,东海跟西藏,这两个地方的关系越来越复杂了,很可能这其中还存在着某种不为人知的隐秘关联,也许……

“所以——”

那位学者的声音打断了我的沉思,他的眼镜片反射着一层冷光:“我们的思考方向没错,下面依然可能是反重力装置!”

“我们在进入洞穴的某个时间,连人带装备,可能在某种程度上都被‘磁化’了,我们拥有的磁性与那个反重力装置发射的力量,属性是相斥的!”

“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我们不会坠入深渊摔死,但同时,越是接近那个反重力装置,其中的斥力就越是强大,到了某种距离,就会强大到依靠我们现有的技术根本无法突破的地步!”

“从这个角度来说,可能我们永远都无法抵达我们想要去的地方了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