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第22章(2 / 2)


  尉迟书想,元熙帝就算登太子位也不过十来岁,又是如何将这大将收入囊中,实在不得不说这是一位很具有长远眼光和极具心机手段的一位男子。

  耿原那般有定力,还有实力也清高的人,肯认同他。

  尉迟书觉着这节点,出这事。

  兜兜转转,元熙帝是物尽其用的人,小菜都可以唱成大戏,更何况,这次的河堤,前太傅,在酝酿一场大阴谋。

  这个阴谋,很可能对准的是韩家,而现在,已经指向了韩宴。

  第一个要除的可能是韩宴,尉迟书突然忆起过去皇宫一年的三次刺杀,次次刺杀皇帝人指向韩宴。

  怪不得,她觉得过去一年中许多事情都发生在韩宴身上。

  是元熙帝认为要除韩氏,从韩宴开始么。

  就算尉迟书猜的都对。

  也无济于事。

  她不过是后宫妇人,受限于身份。

  而且就算猜中了,此刻的她也没有解法。

  如果没有父王的帮助,没有阳王府的重兵,她手中的那点权力,只能干看着。

  而她父亲,不喜后宫干政,不会因为她的一番猜测就用他自己人脉帮她。

  三月的惊雷从晴空劈下。

  吏部查韩宴,在治河工时,受贿,贪污,收纳户部拨下来财物,使得工程偷工减料。。

  刑部查韩宴,迁出贪污,受贿,渎职,他一手负责的工程,包括修筑河堤的官员。

  河堤崩塌,使得住在下游山沟山谷的百姓,死伤过百,牲畜数计。

  *

  韩宴出事,韩家的那几个坐在高位上的人都急坏了。

  韩宴做出什么坏事来,尉迟书都相信。

  但是为了这点银钱,一百多条命。

  尉迟书只觉得他没救了。

  她没救了,尉迟书不认为自己还有救。

  从出事开始,皇帝就被太后每日请去太后殿,

  皇帝也时时在议政殿,跟官员商讨。

  韩宴不露面,而事情僵持。

  尉迟书却想这事还多久。

  民怨沸腾,怨声载道。

  这京城第一公子就是个佞臣,众怒快引发到了对太后擅权,韩党一称。

  原本坚决保韩宴的太后这次亦是动摇了。

  三次刺杀皇帝,朝野相传

  未得所见,众口铄金

  让尉迟书也差异的是,面对这些,韩宴整个人除了躲藏,还是躲藏,似乎从千计楼李心远事开始,韩宴的行径就出现了问题

  尉迟书一直想弄明白真相,她想知道消失的韩宴都在做什么

  而能不能反击皇帝,她一直想看韩宴的最后给出的答案。

  她一直想等韩宴出手

  她想看见他落魄的时候

  想看看他到底多厉害,这个阴影了她童年的人物。

  她曾想竭力的摆脱这些阴影,如果韩宴的还击最终只是这般,尉迟书怕是要悔恨死了。

  韩宴啊韩宴

  共存亡也是一件好事。

  见朝廷久久不对淦河河堤决堤的事作出处置。

  耿原绝地自缢。

  死后以血书在白绫挂梁上。

  留下‘奸邪猖獗,罹祸毒’几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