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装客户端,阅读更方便!

登杏榜改变玉牒(2 / 2)

  外头,吴管事不等主人吩咐,立刻让人去诚王府和丹阳郡主府报喜。殿试还没考,暂时也不适合到处去说。

  刘悦薇也是这个意思,仍旧如往常一样。

  到了殿试那一天,郑颂贤和庞世渊一大早就去了礼部,在礼部官员的带领下,三百名会试中榜的贡生们经过了验身后,一起排成两行进了皇宫。

  许多人都是第一次进来,虽然不能左顾右盼,还是忍不住用眼角漏出的余光看了看这巍峨的宫殿。

  皇权的魅力就在于此,不管任何人第一接触它,经过重重宫殿之时,内心首先就被这恢弘的气势做折服,等到了帝王面前,就只剩下谨小慎微了。

  皇帝随手出了个考题,题目就是天灾。

  礼部官员把考题和白纸发给了大家,每张桌子上都有笔墨,这是殿试与其他考试唯一的区别。能进这里考试的,铁板钉钉都是进士了,无非就是名次的区别而已。开科取士,自然要尊重人才,要是人人还带着笔墨进皇宫,未免有失体统。

  郑颂贤因为是会元,坐在了最前面。皇帝走到他面前时,还看了两眼他的卷子。

  郑颂贤抬头对着皇帝笑了笑,他还没有开始答题,正在想呢。

  众人都心知肚明,皇帝出天灾,就是想看看这一科的进士们对此次雪灾的看法。

  三百名贡生们开始皱眉思索,郑颂贤从新政着手,先夸赞新政得民心,充盈国库,并在雪灾时候能安抚四方灾民。又说皇恩浩荡,以皇嗣赈灾,心系黎民百姓。他只夸皇帝英明决策,并未过多写二皇子。

  从辰时开始,直到申时才结束,三百份卷子都被礼部官员们收走了,大伙儿又被人带着一起出了宫。

  殿试结束,今年的春闱算是彻底考完了。

  郑颂贤抬头看了看太阳,已经偏西了,他对庞世渊道,“师兄,咱们走回去吧。”

  庞世渊笑道,“好啊,要不咱们去福乐街买些点心回去吧,让孩子们也尝尝外头点心的味道。”

  郑颂贤也不反对,师兄弟两个一边走一边把自己做的文章背了出来,相□□判了一番,然后买了些东西一起回去了。

  殿试成绩出来的快,几位考官们两个时辰就把卷子阅完了,然后呈上了前十名的卷子,让皇帝亲自看。

  皇帝从头看到尾,亲笔圈出了一甲前三名,其余人就按原来的次序往后排。

  等拆了封条之后,众人发现,原来的会元变成了探花郎,新科进士是一名寒门张姓子弟。众人心里顿时清楚,陛下这是怕人家说他包庇亲戚。

  虽然前十名没拆封,陛下头先看过郑会元会试时的卷子,定然认识他的字迹,才故意把他从第一排到了第三。

  庄大人看了看郑探花的卷子,“陛下,此子文章也当得头名。”

  皇帝笑道,“他是朕的侄女婿,虽然出众,也只能委屈他做个探花郎了。才二十岁的年纪,长得也不赖,做个风流探花郎岂不是更好。”

  礼部尚书秦大人道,“陛下此言差矣。”

  皇帝看着秦大人呢,“爱卿何出此言?”

  秦大人道,“朝廷开科取士,是为天下百姓而取,非是为了陛下。陛下先把郑会元当做侄女婿,再当做新科进士,这岂不是本末倒置。陛下定名次,应当先抛开考生的身份,若是先看身份再看文章,那才是公私不分呢。”

  旁边的户部尚书吴大人笑着打哈哈,“陛下心系天下,取张姓子弟,是为朝廷名声,取郑会元,也是为科举公平。”

  庄大人看了吴大人一眼,对皇帝道,“陛下,秦大人说的也不无道理。臣听说,此子解元会元一路考上来,刚才考官们又一致定了他的状元,如今他是陛下门徒,能有个三元及第,岂不是很好。雪灾刚过,如今天下人心思定,灾后春闱,出了个三元及第的状元,是陛下福泽深厚,也是我朝之福。”

  吴大人笑眯眯的,“还是庄大人会说话,陛下,不瞒您说,当初臣考科举,只考了二甲,看到状元郎的时候,臣恨不得抱着他狠狠闻两口,是不是比我们这些人香一些。”

  大伙儿被吴大人都逗笑了,连皇帝都忍不住笑道,“诸位爱卿既然这么说,看来是朕着相了。郑会元既然有才,真不该因为他是长乐的夫婿就贬斥他,也罢,那还定他做状元吧。”

  秦大人是个老耿,立刻行礼道,“陛下这才是明君所为。”

  皇帝笑道,“朕要是没有秦爱卿,怕是一天都要昏庸三次。”

  秦大人一向不苟言笑,为人一板一眼,每天都要给皇帝提建议,皇帝不管他说的对不对,都会很和善地听他说。就算皇帝不采纳,秦大人也不会穷追不舍。君臣之间的分寸,二人都把把握的很好。

  听见皇帝这样说,秦大人立刻行大礼,“陛下言重了,臣不敢。”

  说笑过后,皇帝重新定过名次。

  庄大人看透了皇帝的心思,陛下故意把郑会元调到第三名,就是等着大家劝谏呢。三元及第,多好听啊,没有哪个皇帝不喜欢的,且还是宗室女的夫婿。原来天下人都说宗室是蛀虫,只会趴在朝廷和百姓身上吸血,那些娶了宗室女的子弟,都是废物,只想靠着老婆吃软饭一辈子不动弹。如今郑家三子这样出彩,不光给宗室女的夫婿们正了名声,也给陛下和李太后争了光,省得以后外头人说起诚亲王一家子,都是市井商人出身。看,人家流落在外几十年,随手找个女婿就是状元!

  可陛下是皇帝,他要考虑天下百姓和寒门子弟的想法。历来科举考场上的规矩,取寒门不取贵族。陛下可以调名次,全了陛下的英明,他们也可以劝,成就陛下的美名。别看秦大人是个老耿,他能做尚书,不是靠着脾气臭,也是因为他多少知道一些皇帝的心思。

  这下子好了,皆大欢喜。

  第二天早上,殿试的成绩就在礼部衙门大门口两侧张贴开了。

  郡主府的小厮看过榜后,喜得一蹦三尺高,然后转头风一样往郡主府跑,真的是把鞋都要跑掉了。上次那两个丫头一人得了五两银子,今日他们谁能头一个把这消息送回去,郡主肯定会赏赐的更多!

  第一个进门的小厮一只脚刚跨进大门后立刻就喊开了,“郡马爷中状元啦!”

  丫头们听见后,也争先恐后往正院跑,这个时候主子们也不会计较规矩上的事情了。

  刘悦薇听到消息后比上一次还高兴,赏了第一个进正院的丫头和那个先进大门的小厮一人十两银子!

  除了他们两个,府里所有人多发一个月月钱,多做一套衣裳。

  有人见正院的轮不到了,立刻往庞世渊那边去,“恭喜庞大爷中了二甲三十二名!”

  林檀姝也不小气,赏了这第一个报信之人五两银子!

  郑颂贤微笑着听人告诉了他这个消息,等看到刘悦薇忍不住哭了,掏出帕子给她擦了擦眼泪,“娘子别哭,我在呢,以后一直都在。”

  刘悦薇一边哭一边笑,“好,我不哭,三哥,以后我们一起高高兴兴到老。”

  郑颂贤伸手揽住了她的腰,钟妈妈赶紧把沛哥儿抱走了。郑晗珺本来想来向哥哥嫂子贺喜,才进了月亮门,看见三哥正在给三嫂擦眼泪,两个人还紧紧靠在一起,立刻缩回脚步往自己院子去了。

  吴管事一边打发家里小厮往所有亲戚家去报喜,一边让人在家里准备迎接衙门送喜的差役上门。

  长乐郡马中了状元,这个消息顿时像风一样吹遍了满京城。

  魏氏和刘悦妍听到后喜的直念佛,和长乐郡主夫妇交好的人听到后也为他们高兴。

  等到琼林宴那一天,郑颂贤和上次考举人一样,排在了最前面。打马游街时,状元郎在新科进士中十分打眼,不光因为他是状元,还因为他年轻。

  才二十岁呢,三元及第,多难得啊,几百年也难得出一个!

  郑颂贤骑着高头大马,乘着春日的微风,帽子上插了一朵杏花,在长安街接受了满京城百姓的围观。

  琼林宴上,皇帝很和蔼地和他单独说了几句话,羡煞一众新科进士。李太后听说孙女婿中了状元,十分高兴,让人从库房里挑出了许多好东西,派薛内侍送到了长乐郡主府。

  热热闹闹的琼林宴一过,郑颂贤就被分到了翰林院去了。

  庞世渊中了二甲三十名,翰林院他是去不了,只能想办法谋个外任。郑颂贤暂时也不认识几个官场上的人,只能带着庞世渊去找岳父。

  刘文谦见到两个新科进士,心里十分高兴,一个是他女婿,一个是青州的老乡,多好的孩子啊。

  他让师兄弟两个坐在自己身边,笑着问道,“你们预计后面要如何?”

  郑颂贤道,“父王,我还要去翰林院继续读书,师兄想到外地去谋个差事。可我们也不大懂这中间的事情,还请父王帮我们。”

  听说庞世渊想谋缺位,刘文谦摸了摸胡须道,“那等最好的地方,不好谋,盯着的人太多,那些中等县倒是可以想想办法。”

  庞世渊立刻起身行礼,“多谢王爷,我在京城,全靠王爷和郡马周全。别说中等县了,若是让我自己去,小县都不一定能谋得到。”

  刘文谦让他坐下,“繁华的地方虽然好,但不容易出政绩,且富贵高粱之地,你一个年轻人乍然去了,万一被迷了眼,就容易做错事情。你父亲对你抱了很大的期望,不管以后去了哪里,定要一心一意为百姓做事。你家里不缺吃不缺喝,千万莫要像当年的冯知府那样,千里做官只为求财,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。如今陛下雄心万丈,新政刚刚推行没几年,正需要能干实事的人,你千万莫要跑偏了。”

  庞世渊再次起身行礼道谢。

  二人回去后,刘悦薇先热热闹闹办了一场酒席,遍请京中各家亲朋。这等锦上添花的事情,家家都来贺喜,长乐郡主府前后院加起来摆了快上百桌酒席,才算把这事儿办妥了。

  过了没几天,吏部给庞世渊送了公文,南边一个中等县的七品县令。

  庞世渊高兴地接过了任命书,准备回乡探亲。刘悦薇也收拾好了东西,要带着丈夫儿子和小姑子一起,回青州!

  魏氏见女儿要回去,叮嘱她一定要去魏家看看。朝廷给了一个半月的假,来回都要花上近四十天,也就是说,他们在青州最多只能住个五六天。

  郑颂贤和庞世渊一起,带着妻儿,乘着马车,一起往青州去了。

  因为有孩子,也不能走太快。好在天气不错,新科状元和郡主同行,路上住的驿站,得到了很好的招待。

  一行人还没到青州呢,郑家和庞家就忙活开了。

  孩子们离开好几年了,父母岂有不想念之礼。特别是庞家父母,儿子去了京城寄居在郡主府,虽然郡主和郡马为人好,但住在别人家怎么能和自己家里一样。

  庞老爷听说儿子中了二甲进士后,高兴的老泪纵横。当年他和庞太太一连夭折两个儿子,等到这第三个儿子出生,夫妻两个精心捧着,根本不敢对他有太多的要求,只希望他能活下去就好。

  谁知道这个孩子却这么争气,好像是把两个哥哥那一份也一起活了起来。

  郑太太和两个媳妇把老三的院子收拾的妥妥帖帖,就等着孩子们回来了。

  三月底的一天,青州的桃花开的正旺,郑颂贤和刘悦薇的马车驶入了青州城。

  师兄弟两个别过,各自回家。

  还没到郑家呢,就有人发现了,拔腿跑去报信。郑太太在正院转圈圈,后来实在等不及了,到二门口迎接。

  夫妻两个带着儿子和妹妹一起,一进垂花门就看到了双目含泪的郑太太。

  郑晗珺直接扑了过去,哭着喊娘。

  郑颂贤也跪了下去,“娘。”

  刘悦薇也要跪,郑太太一把托住了她,又拉起了儿子,“回来就好,回来就好。”

  然后,郑太太看见了后面立着的那个小童。长得玉雪可爱,两只眼睛滴溜溜地转,看着爹娘给一个老太太行礼。

  郑太太高兴地把儿子女儿都丢到了一边,笑着和他打招呼,“你是沛哥儿吗?”

  沛哥儿听得懂青州话,但他只会说京城话。

  他点了点头。

  郑太太不知道要怎么和他亲热,她知道孩子从来没见过自己,可能会认生。

  刘悦薇拉着儿子的手,教他给郑太太作揖,喊祖母。

  沛哥儿作揖过后,含糊不清地喊了声祖母,他才刚刚两岁,说话还不大利索呢。

  郑太太高兴地轻轻拉住了他的手,“沛哥儿乖,祖母拿点心给你吃。”

  爹娘在一边,沛哥儿也不害怕,就让郑太太牵着他一起进了屋子。

  郑太太把大房的旺哥儿和二房的平哥儿都叫了来,小哥三一起玩。

  看够了孙子,郑太太又和儿子媳妇说话。

  刚才在外面,刘悦薇都没行礼,这时候赶紧又补了个标准的深蹲,喊了声娘。

  郑太太赶紧让她坐,又问了许多京中的生活,还问了郑晗珺的亲事。

  郑老爷也火速赶了回来,一家子见面,其乐融融。

  远在千里之外的京城,皇帝忽然做出决定,要把二皇子记到皇后名下。

  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※

  早上好呀各位小可爱们!

  11月来了,今年已经余额不足,大家都要加油哟。

  今天发50个红包,欢迎大家按爪印~

  感谢在2020-10-29 13:17:36~2020-10-30 14:55:0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~

  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:浪里个浪花 15瓶;明明白白、会飞的鱼 10瓶;酒子99、mst 5瓶;ee不吃鱼鱼 2瓶;m&y、既云cc 1瓶;

  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,我会继续努力的!